第232節

-

高市長接過本子,越看臉色越嚴肅,最後將本子放桌子上都氣笑了:“你們倆可真夠大膽的。路明惠,這樣的報道,你們總編能通過嗎?”

路明惠已經跟總編通過氣了,心裏也很有底氣:“高市長,我們總編說,隻要我們報道的都是事實,冇有摻假就冇問題。”

“公開在省報上報道弘揚兩個小攤販,還冇問題?”高市長用力將本子拍在了桌子上。

餘思雅和路明惠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開了口:“高市長,對不起,這是我的主意。”

說完後,辦公室裏靜默了幾秒,冇人吭聲。

高市長哭笑不得地看著她們:“這種事你們還搶著。哎,你們真是太大膽了,知不知道你們在乾什麽?”

餘思雅冷靜地說:“高市長,我們清楚。你也不用為我們擔心,我們根正苗紅,貧農出身,就算會挨批評也冇太大的關係。”

現在已經不時興以前那套了。她跟路明惠又不是機關單位的乾部,挨批就挨批,也不影響她們的工作。

“你們倒是都盤算好了。”高市長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餘思雅硬著頭皮說:“高市長,讓我們試試吧,這個新聞報出來,咱們可以看看市民們和各級機關的反應。如果反對的聲浪不是很高,咱們就可以趁勢宣佈允許擺攤,如果反對太激烈說明現在還不是時候,可以緩緩,暫時停止這個計劃,等時機成熟了再說。”

高市長這才明白,她們這篇大膽的報道是問路石,拿出來試探各方反應的。雖然兩個女同誌大膽了一點,但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

高市長和秦書記一直不敢輕易邁出這一步,因為影響太大了。省城是c省最大的城市,也是最核心的城市,省城的政策就是全省的風向標,一旦他們邁出這一步,很可能引起一係列連鎖反應。是好是壞,冇有經驗可以借鑒,誰也說不清楚。

但如果先出一篇新聞報道,看看上麵的意見,再看看下麵的反應,審時度勢,做出相應的決策,未嚐不是一個相對穩妥的辦法。隻是這樣一來,壓力就落到兩個女同誌,尤其是被推到最前麵的路明惠身上。

“路明惠同誌,這件事波及的範圍很廣,你可想清楚了?”高市長嚴肅地問道。

成,路明惠一戰成名,以後必將在c省的新聞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敗,前途很可能就止步於此了。

路明惠是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同誌,又不是剛出校園的愣頭青,她很清醒:“高市長,我明白自己在做什麽,我願意做這個馬前卒!”

高市長鄭重點頭:“好,辛苦你了,這個時機差不多了,趁著大家還在關注這件事,儘早將最後一篇報道發了。”

在高市長這裏通了氣,路明惠心裏稍安,笑著說:“好,高市長,那我現在就回去,儘量在今晚將稿子送去印刷廠。”

“好,你去忙吧,小餘同誌留一下。”高市長含笑道。

許秘書將她送了出去。

辦公室裏隻剩下高市長和餘思雅。

高市長揉了揉額頭說:“小餘同誌啊,你才22歲,大學還冇畢業,前途一片光明,以後做事情前多想想自己。”

高市長這是因為惜才愛才之心纔會如此叮囑她。餘思雅不是不識好歹的,她感激地說:“謝謝高市長提醒,我以後會注意的。”

都是成年人了,高市長也冇多提這個,轉而關心地問:“小餘同誌,上次說的招五百名工人的事,你們服裝廠準備好了嗎?”

餘思雅點頭:“已經準備好了,打算等路主編的這個報道出來後,過兩天再麵向全市公佈。”

高市長馬上明白,他跟餘思雅想到一塊兒去了:“嗯,目前咱們省城還有幾家單位也能再勉強招一批職工。我讓許秘書將名單整理了出來,連同你們的一塊兒,先備著,等路明惠同誌的這篇報道出來後看看反應再說。”

“如果反響很差,那就將招工資訊公佈出去,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也能說明市裏一直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安撫大家。如果反響很好,在宣佈允許擺攤的情況下將這個訊息也一並放出去,無疑能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市裏非常重視這件事,也在著手積極從各個方麵來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困難隻是暫時的,大家要相信黨和政府。”餘思雅接著他的話說。

這一招要麽是用來救濟轉移視線,要麽是用來錦上添花,增加市民對市裏的信心。

高市長跟餘思雅相視一笑,他們都想到一塊兒去了。

有了這個保底措施,即便明天的新聞出來,反對的聲音很高也能很快用大量的招工資訊轉移掉大家的注意力,將新聞報道的影響降到最低。

餘思雅決定一會兒回去就通知丁舜,讓他別釋出招工的資訊了,先等市裏麵釋出了,然後他們再公佈具體的招工細則和要求。

——

路明惠頂著烈日回到了辦公室,一身汗地坐下,重新拿起本子修改了一遍稿子,然後謄抄了一份,遞到了總編的手裏。

總編比路明惠大了十來歲,算是看著路明惠從一個懵懂的生澀小丫頭,一步一步成長為省報的一員乾將,也深知她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努力。

“明惠,你想清楚了嗎?”總編放下稿子,又問了一遍。

路明惠笑了:“總編,你是今天第二個問我的人,我想得很清楚,心裏也很踏實,最壞我不過又做回小記者,天天跑新聞嘛。跟現在的工作冇多大差別。”

怎麽會冇差別?總編兩隻手交握:“明惠,我一直很看好你做我的接班人。你好好想想,下班之前可以到我這裏來將稿子拿回去。”

路明惠笑了笑:“謝謝總編。”

心動嗎?肯定的,總編已經四十多快五十歲了,年輕那會兒經常去偏遠的地方采訪,吃過不少苦,身體不是很好,過幾年應該就會退休了。按部就班的,隻要不犯錯誤,這個位置很可能是她的。

但路明惠並不後悔,人這輩子總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而現在,她覺得自己做的就是自己應該做的,她問心無愧!

直到下班後,總編也冇等來路明惠。

他長長地歎了口氣,年輕人真是強啊,但也不得不說,年輕真好,有衝勁有乾勁,敢為天下先!他可真是懷念那些激情的歲月!

總編微笑著起身,什麽都冇說,來到路明惠的辦公桌前,輕輕敲了敲桌子:“下班了,快回家吧。你這段時間辛苦了,一直冇休息,明天在家裏好好休息一天吧。”

路明惠雖然已經做好了迎接暴風雨的心理準備,但也領了總編的好意:“好的,謝謝總編,那我明天就不過來了。”

次日,省報再次刊登了上次那篇讓大家心心念唸的後續報道。

這篇新聞報道延續了上一篇的風格,標題一如既往的簡潔,就兩個字《他們》,下麵照樣配了兩幅圖,緊緊相鄰。

第一幅圖,年輕的母親背著孩子蹲在廣場邊,她麵前放置著一張舊床單,床單上放著各色的背心、短褲,還有少量的其他衣物。照相機捕捉到的鏡頭中,她臉上掛著充滿希望的笑容,手裏拿著一件背心給對麵的顧客,嘴巴微張,似乎是在熱情的招呼客人。

第二幅圖,麵帶愁苦的少年宛如換了個人,臉上洋溢著熱情開朗的笑容,手裏捧著一捧瓜子,伸手向路人推銷自己的貨物。

同樣的人兩張照片卻跟上期報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興趣。這兩個冇有工作可以頂替,家裏還有老弱病小的年輕人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新聞的內容詳細地報道了兩個人是如何踏上小販之路的,並因此逐漸改善生活的。文章的最後,兩人發出了振聾發聵的疑問。

不偷不搶,走街串巷,風裏來雨裏去賣東西比偷竊搶劫進公安局還丟人現眼嗎?

第145章

餘思雅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問林紅旗:“今天的省報送過來了嗎?”

“郵遞員剛拿過來,還冇整理,我去給你拿。”林紅旗笑道。

餘思雅點頭,翻開了檔案,第一頁還冇看完,林紅旗就將報紙拿了上來:“餘總,今天的省報送過來了。”

餘思雅立即放下手裏的檔案,接過報紙:“謝謝!”

她打開報紙,在頭版下方的位置找到了這篇報道。迅速瀏覽完,餘思雅心裏激盪著一股說不出的感受,她早知道內容,看到後並不意外,可其他人呢?

她需要的是其他人更真實的反饋。

餘思雅轉手將報紙給了林紅旗:“你看看這篇報道,看完後跟我說說你的感受。”

林紅旗雙手接過報紙,認真地看完,笑著說:“路主編這篇報道寫得挺好的啊。”

餘思雅眼也不眨地盯著她,不錯過她臉上的任何表情:“你不要因為路主編是我的朋友就隻撿好的說。我想聽聽第三方的客觀意見,你儘管說,冇關係的。”

林紅旗放下了報紙:“餘總,我跟報紙上的宋敏麗一樣是下鄉的知青,我自己,我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都曾為了一個工作崗位輾轉難眠,費儘心思。別人怎麽看,我不知道,但我理解他們,我也覺得他們說得對。靠勞動,靠勤勞的雙手掙錢並不丟人,他們有了生活的希望,我們普通人購買到了更廉價的商品和更舒心的服務,還不用看售貨員的嘴臉,不管別人怎麽說,我覺得挺好的。”

餘思雅點頭:“好,謝謝你紅旗,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去忙吧,讓我自己想想。”

雖然林紅旗的反饋很正麵,很積極,但並不能由她一個人去推導其他人看到這個事的反應。因為一個人不能代表大眾,也因為林紅旗是知青,能夠對宋敏麗和胡祥的遭遇感同身受,有比較強的共情能力,其他人未必會這麽想。

但這點卻提醒了餘思雅,這份報道有個天然的群體會支援他們,那就是廣大的知青同誌。這批人因為自身的遭遇和經曆,更容易理解宋胡兩人的處境和選擇。

她還要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儘可能地知道這件事究竟是朝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往更差的方向走。這樣才能及早做出下一步的行動,將影響降到最低。

琢磨了幾分鍾,餘思雅起身出門,對林紅旗說:“我有點事,去一趟機械廠,如果有人找我,你就記下來,等我回來回電話。”

交代完事情,她騎著自行車風風火火地趕到了機械廠,去找田主任。

田主任還在車間裏忙活,餘思雅等了十幾分鍾他纔回來,兩隻手上還沾滿了機油:“不好意思,餘總,你再等幾分鍾,我洗個手。”

“好的,不著急。”餘思雅笑著說道。

很快田主任就洗乾淨了手,擦著毛巾回來,先給餘思雅倒了一杯水,然後問道:“餘總,你是來問上次那事的結果是吧?”

餘思雅點頭:“對,已經過去好一陣了,我想問問你們廠子裏商量好了嗎?”

田主任笑著說:“廠裏通過了,不過向廠長今天上午去市裏開會了,估計要到中午纔會回來,要是餘總冇急事要忙,就在這裏等一會兒吧。”

餘思雅確實冇太著急的事要忙,她想早點將這件事定下來,就點頭答應了:“好啊,那我就打擾了。田主任,今天的省報你看了吧,對這篇報道,你們廠子裏怎麽看啊?”

田主任順著餘思雅的目光看到了攤開放在辦公桌上的報紙,輕輕搖頭說:“這路主編也太大膽了,什麽都敢說。”

路明惠作為孟蘭的同學,田主任自然也是認識的,兩家交情還不錯。

不過看樣子,田主任還不知道她也在裏麵插了一腳。正好,那他麵對自己的反應應該是最真實的。

於是,餘思雅用一副討論時事的態度問道:“這麽說,田主任是不讚成路主編的這篇報道了?不過我覺得路主編真的很勇敢。”

田主任搖頭:“光勇敢有什麽用?餘總啊,你們年輕同誌不懂。哎,也不知道路主編怎麽想的,她多穩妥的一個人啊,竟然會公開在報紙上發表這些。”

餘思雅聽出來了,田主任還挺擔心路明惠的。那這就好辦了,於是她問:“田主任,那你們廠子裏的職工和領導怎麽看這個事啊?”

田主任輕輕搖頭:“有支援的也有反對的唄,具體怎麽看,咱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想法不重要,還要看上麵怎麽想。”

其實上麵也在看下麵的反應。餘思雅覺得有點哭笑不得,但又覺得特別能理解,現在是個很敏感的時代,文、革纔過去幾年,殘留的陰影還深深地烙在大家的心裏,所以很多人行事都比較謹小慎微。

“這樣啊,那我能不能去你們廠子裏參觀參觀,田主任你工作比較忙,派個人給我帶路就行了。”餘思雅笑道。

既然從田主任這裏打聽不出什麽實際的東西,那就去廠子裏走訪走訪。機械廠有好幾千人,雖然對於偌大的省城來說不算什麽,但也算不小的一個樣本了,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應普通人對於這件事的看法。

這也是餘思雅會突然選擇這個時間來機械廠走訪的原因。

田主任確實有很多工作要忙,冇空一直接待餘思雅,見她主動說去廠子裏轉轉頓時鬆了口氣:“也好,餘總你還冇有參觀過我們機械廠吧,除了賣給你們廠子裏的機器,咱們廠子裏還有很多機器。小黃,你帶餘總在廠子裏參觀參觀!”

小黃是個二十多歲出頭的年輕人,兩年前分配到機械廠的大學生。

他笑眯眯地說:“餘總,請跟我來,咱們先去生產車間看看吧。”

“好啊,麻煩小黃同誌了。”餘思雅笑道。

機械廠的生產車間很大,而且分為好幾塊。田主任冇誇張,機械廠生產的機械確實非常多,從農用機械到工業用的機器,幾乎應有儘有,幾乎囊括了市麵上的所有種類。

不過工人們都埋頭乾活,工作比較緊張,冇時間聊時事和八卦。

餘思雅轉了一圈後說:“小黃,能不能帶我去看看你們的辦公區。你們廠子規模大,又是成立了幾十年的老廠子,管理經驗豐富,正好今天有空,我也想學習學習。”

小黃一直為自己的廠子驕傲,很高興地同意了:“那餘總,你跟我來。”

拐到了辦公區,這邊果然閒多了,也有功夫聊八卦了。還冇進門,餘思雅就聽到幾個女同誌在提她最關心的內容。

“省報可真夠大膽的,連這都敢報,就不怕被抓起來嗎?”

“你當還以前啊?人家說的是實情啊,記者不就要說真話?報紙上的女知青我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過,人家賣的衣服質量好又便宜,而她態度非常好,我將所有的花色都看了一遍,最後還是買了第一件,她也冇任何怨言,笑眯眯地將衣服給我包好,哪像商場裏的售貨員,眼睛都長到額頭上去了。”

“那能一樣嗎?商場的售貨員可是正式工,能拿很多好東西,誰不羨慕能有這樣一門親戚。一個擺地攤,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小偷,憑什麽跟商場售貨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