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自信的乾隆皇帝

-

索額圖的計策得以完美實施,鼇拜被擒之後,整個宴會廳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康熙皇帝站起身來,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場內的每一個人,他的聲音冷靜而堅定:“鼇拜謀反,今日之事,乃是天意。”

被角撲隊緊緊按住的鼇拜,麵色由紅轉白,他掙紮著想要辯解,卻被一旁的侍衛緊緊堵住了嘴巴。

他的雙眼充滿了不甘與憤怒,但在絕對的權力麵前,一切反抗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康熙皇帝緩緩走下禦座,來到鼇拜麵前,低頭審視著他:“鼇拜,你曾是我大清的功臣,但你野心勃勃,意圖篡位,今日之事,是你自作自受。”

鼇拜的眼中閃過一絲悔意,但很快又被憤怒所取代。

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已成空,所有的權勢與野心,在這一刻化為泡影。

康熙皇帝轉身,對著在場的文武百官宣佈:“今日之事,朕已瞭然於胸。"

"鼇拜謀反之罪,朕將親自審理。朝中若有同謀者,可自行站出來,或許朕還能從輕發落。”

一時間,朝堂上鴉雀無聲,所有人都低下了頭,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牽連的對象。

康熙皇帝的威嚴與果斷,讓所有人都感到了深深的恐懼。

索額圖站在一旁,目光銳利地觀察著每一個人的反應。

他知道,這場政變雖然成功,但朝中的風波遠未平息。

他必須更加小心,才能保護好自己和皇帝。

宴會廳外,夜色漸濃。

月光灑在康熙皇帝的身上,給他的身影鍍上了一層銀輝。

他站在眾人之前,宛如一尊不可侵犯的神祗。

而在暗處,索額圖已經開始籌劃下一步的行動。

他知道,鼇拜的親信不會就此罷休,必定會有所動作。

他必須提前佈下天羅地網,一舉捕獲所有的叛逆之徒。

數日後,康熙皇帝下令成立特別審訊小組,由他親自主持,對鼇拜及其親信進行審訊。

在嚴刑拷打之下,許多同謀者的罪行暴露無遺。

與此同時,索額圖也在暗中加緊訓練角撲隊,使他們成為皇帝身邊最可靠的護衛。

他們不僅要有過硬的武藝,還要學會如何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生存。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朝堂上的氣氛越發緊張。

每個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牽連的人。

而康熙皇帝則更加深居簡出,所有政務都交給了索額圖處理。

索額圖雖然權傾朝野,但他並冇有因此而驕傲自滿。

他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越是顯赫,就越是危險。

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才能在這場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而在皇宮的深處,康熙皇帝則在默默地觀察著一切。

他知道,索額圖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但他也清楚,任何人都有可能背叛自己。

他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確保自己的皇位穩固。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堂上的風波逐漸平息。

鼇拜的勢力被徹底清除,朝中再也冇有人敢於公然反對康熙皇帝。

而索額圖也因為這次事件,成為了朝中最受皇帝信任的大臣。

……

同樣是清朝。

乾隆皇帝此刻也在深思,不過片刻之後就忍不住哂笑一聲。

"朕英明神武,大清怎麽可能有權臣外戚?"

乾隆皇帝此刻無比的自信,覺得大清朝在他的統治之下,一個無敵的盛世。

正當他沉浸在這份自我滿足之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禦書房內的寧靜。

一名身穿飛魚服的侍衛慌張地衝了進來,跪倒在皇帝麵前,額頭觸地,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啟稟皇上,有緊急軍情稟報!”

乾隆皇帝的眉頭微微一皺,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紫檀木的桌麵,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

他並未立即詢問軍情,而是淡淡地問道:“何人如此不懂規矩,未經通報便擅闖禦書房?”

侍衛頭垂得更低,顫聲回答:“是邊疆急報,信使一路換馬不停蹄,剛剛抵達京城。”

乾隆皇帝這才揮了揮手,示意侍衛起身,接過了那沾滿風塵的信件。

信紙上的字跡急促而淩亂,內容更是令他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

原來,邊疆發生了叛亂,一股不明勢力正在蠢蠢欲動,意圖顛覆大清的統治。

皇帝的自信被突如其來的訊息擊得粉碎,他的心中湧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焦慮。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叛亂,背後必有更大的陰謀。

乾隆皇帝的眼神變得銳利,他必須立刻采取行動。

“傳我旨意,即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討對策。”乾隆的聲音不容置疑,他的身影在禦書房內顯得更加高大威嚴。

不久,文武百官齊聚太和殿,朝堂之上,氣氛緊張而肅穆。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審視著每一位大臣的表情。

他需要找出這場叛亂背後的真相,更需要確保自己的權威不受挑戰。

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出兵鎮壓,有的提議先行調查清楚再作打算。

乾隆皇帝聽著他們的討論,心中的計劃已經漸漸成形。

然而就在這時,乾隆皇帝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讓他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討論之後,彷彿都要看一眼和珅。

也不知道是害怕說錯話,還是想征求和珅的意見。

這讓乾隆皇帝心中立刻就不舒服了起來。

因為他之前還覺得,大清現在冇有權臣。

可是現在朝堂議事,大家居然關注點都在和珅那邊,乾隆皇帝的眉頭緊鎖,他的視線在和珅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又迅速地掃過其他大臣的麵孔。

他深知,朝堂之上的每一分微妙變化都可能是權力鬥爭的風向標。

和珅的存在,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了漣漪,也讓乾隆感到了一種不尋常的緊張氣氛。

“和珅,你有何高見?”乾隆的聲音突然響起,打破了朝堂上的低語。

和珅上前一步,他的麵容平靜,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狡黠。

他知道,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這是一個能夠左右朝局的機會。

“陛下,臣以為,叛亂雖然緊急,但不可草率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