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節

-

這會兒因為資訊不暢通,很多人都不知道全國有哪些學校,加上高考斷了十年,大家對填誌願非常陌生,冇有經驗,都有些忐忑,不知道該填什麽學校好。

餘思雅是第一個填完的,她第一誌願填的省大,後麵的三個誌願隨便選了幾個省城比較好的大學。她的事業在省城,她不可能離開省城。

“餘廠長,你就填完了啊?”幾人看她利索地放下了筆,都有些吃驚。

餘思雅笑著說:“我都選的省城,你們不是估過分數了嗎?要是成績很好,那就填北京的大學,要是一般那就填省城,家鄉的大學啊。大家合計合計,將你們知道的大學歸攏在一起,商量商量再做決定吧。王書記找我有點事,我先走了。”

“好,謝謝餘廠長,能把你的誌願給咱們看看嗎?”有個女知青好奇地問。

餘思雅把誌願遞給了楚玉濤,笑道:“我主要填的是省大,待會兒麻煩你們幫我交給老師。”

楚玉濤一口應下了:“好。”

其他人接過她的誌願和楚玉濤的一看,跟著說:“既然餘廠長和楚玉濤同誌都填了省大,我也填省大吧。”

好幾個人都跟著填了省大,還有幾個擔心自己考不上,有點猶豫。

餘思雅冇管他們,去了王書記的辦公室。

王書記指著椅子:“坐,你的腿好了吧。”

“已經好了,隻是還不能走太遠的路。”餘思雅簡單地說了一下,提起了正事,“王書記找我什麽事啊?”

王書記兩手交叉:“錢書記他們向咱們公社借人,說是你提議讓他們通電的,有冇有這回事啊?”

餘思雅大大方方地承認了:“對,上次錢書記他們過來拿錢的時候,我跟他們提了一嘴。”

得到了確定的答案,王書記心裏有點不舒服,又不好指責餘思雅,隻能說:“這樣咱們公社就不是全縣唯一一個都通了電的公社了。”

餘思雅明白了,王書記是不願意被錢書記他們比下去。紅雲公社今年可冇什麽拿得出手的成績,暫時看來今年也不會有什麽大動作,年底的工作匯報肯定比不上其他公社。王書記有點不甘心。

這是人之常情,不過他纔下來一年,一屆得好幾年呢,著實不必著急,成績還在後麵呢。

餘思雅笑著道:“王書記,這是好事啊,通了電,老百姓們就方便了,縣裏麵也能看到咱們清河鴨養殖場的帶動效應了。”

話是這樣說,王書記心裏還是有點不得勁,他躊躇滿誌地下了鄉,但這一年的成績並不理想。

但他也不好在餘思雅麵前表現得太狹隘,遂點頭說:“你說得有道理,這也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可不是,王書記,我這裏還有一件利民的好事,你要不要聽聽?”餘思雅笑嗬嗬地說道。既然王書記有心要進步,她就給他個機會嘛。

王書記挺感興趣的,抬頭問餘思雅:“哦,什麽事,說來聽聽?”

餘思雅緩緩說道:“咱們清河鴨的產品在省城大賣的訊息你也聽說了吧,現在是供不應求,主要是原料趕不上。所以我有個想法,在全縣建立以我們紅雲公社為核心的養殖基地,擴大養殖範圍,以擴大市場的需求,王書記你看怎麽樣?”

王書記擰著眉:“你的意思是讓更多的公社建養殖場?那為什麽不在咱們自己公社建呢,除了清河村,咱們還有九個大隊,可以建很多個養殖場。”

餘思雅解釋:“王書記,養殖增加後,生產也得增加。咱們公社以後就主要負責最要緊的環節,生產和銷售,這纔是最賺錢的環節。以後咱們公社工人越來越多,種地的都不夠,更別提飼養員了。而且公社每年有生產任務,如果都去建養殖場了,完不成生產任務,會挨批的。”

最後一點成功地打消了王書記在自家公社擴張的意願。他點頭:“你說得挺有道理的,保障養殖場的同時,咱們也不能忘了生產,公社的第一要務是生產,保障大家都能吃的上飯。”

“王書記說得有道理。而且養殖場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飼料也是個大問題,還是讓其他的公社去煩惱吧。”餘思雅笑眯眯地說道。

王書記越想越覺得餘思雅這法子好,既幫了養殖場解決了原料問題,又冇讓這些公社白占便宜:“成,就按你說的這麽做吧。”

餘思雅高興地說:“謝謝王書記對養殖場工作的支援。計劃書我已經做好了,王書記看看行不行?王書記,你明天要有時間,咱們去縣裏找梅書記匯報這件事。”

王書記……

不是,他什麽時候說要去找梅書記了?這不是養殖場的事嗎?

餘思雅看出王書記臉上的茫然和困惑,仍舊笑眯眯的,還不忘給王書記戴高帽子:“梅書記看咱們這麽有進取心,一心帶動全縣的公社兄弟們進步,一定很高興!”

要不是因為王書記跟梅書記有交情,她至於跟王書記廢話這麽多嗎?之所以講這麽大一堆,還不是為了先說服王書記,有他幫腔,說服梅書記的機率就大多了。

王書記稀裏糊塗地被餘思雅帶偏了,順著她的話答應了下來:“好吧,我也好久冇見梅書記了。”

第67章

接替王書記工作的新秘書姓胡,長著一張娃娃臉,皮膚白淨,看起來約莫二十歲出頭。

當時交接工作,王書記還帶過他一段時間,所以胡秘書看到自己的前任非常客氣:“王書記,好久不見,你是來找梅書記的嗎?他現在有個會,大概還有半個小時才結束。”

王書記客氣地說:“好,麻煩胡秘書了,我們在這裏等等。對了,這位是我們公社清河鴨養殖場的廠長,餘思雅同誌。”

餘思雅含笑道:“胡秘書,你好。”

胡秘書此前聽說過餘思雅的大名,冇想到這麽年輕,他臉嫩看起來就夠小了,這位女同誌看起來比他還小好幾歲的樣子,真是人不可貌相。

這麽年輕就擔任廠長,還讓王書記這個前輩對她挺維護的樣子,胡秘書可不敢小看餘思雅,禮貌地回一一笑:“原來是餘廠長,久仰大名。”

握過手後,他笑眯眯地問道:“你們今天找梅書記是有什麽工作要匯報嗎?待會兒我好跟梅書記通報。”

王書記主動說:“是有點工作,關於我們養殖場的下一步計劃,這個涉及的範圍很廣,需要縣裏麪點頭,所以我們特意過來征求一下梅書記的意見。”

餘思雅挑眉看了王書記一眼,雖然他搞實業不大行,但搞政治確實是一把好手,看看,話說得多好聽。

胡秘書也冇問具體的工作,給兩人倒了茶水:“好,你們稍等一會兒。”

王書記顯然跟對方很熟,冇有客套:“胡秘書,你去忙吧,不用在這裏陪我們了。等梅書記有空見咱們了,再麻煩你通知咱們一聲。”

胡秘書也確實有工作要忙,便笑著說:“成,你們先坐一會兒。”

等他走後,會客室隻剩下了餘思雅和王書記兩人。

王書記有點坐立難安,扯了扯衣領,感覺脖子還是勒得慌,可一會兒要見老領導,他也不敢解開釦子,拽了一下衣領,又鬆開了手,端起茶杯低聲問餘思雅:“餘廠長,你說,這麽大的事,牽扯到全縣,梅書記能答應咱們嗎?”

王書記心裏很冇底,他以前一貫處於服從的角色,這還是第一次主動找梅書記辦事,萬一辦砸了,梅書記對他印象不好了怎麽辦?

上回養殖場的事,他主動認了錯,還寫了檢討報告,梅書記當時冇說什麽,還誇了一句,知錯能改就是好同誌。但誰知道梅書記會不會因此對他失望。

餘思雅瞅了一眼他忐忑不安的樣子,很是無語,其實王書記也不是冇見過世麵,就是太膽小,更準確地說是太在乎現在的一切,地位、名聲,還有領導對他的印象。

可能是因為年輕吧,前途無量,因而患得患失,怕走錯一步影響了前程,不像馮書記那樣的老同誌更豁得出去。

“應該會吧,待會兒我來說服梅書記,你適時地幫我美言兩句就行了。”餘思雅安撫他。

王書記點頭:“我明白了。你真要我說,我也說不清楚,這個提案還是你最瞭解,希望梅書記能同意吧。”

餘思雅滿意了,王書記這個人有點好,重諾,答應了就不會反悔。未免王書記緊張,她端起茶杯說:“來,先喝點茶,對了,這個會客室以前也是這麽佈置的嗎?”

“差不多吧,梅書記來後這地方就一直是這樣的,當初這傢俱還是我……”一提起熟悉的環境,王書記侃侃而談,也忘了緊張。

兩人茶喝完了,也把會客室裏每一件擺設的由來都扯了一通,胡秘書總算回來了:“王書記,餘廠長,梅書記在辦公室等你們,請跟我來。”

他將兩人領進辦公室,分別倒上新茶,這才退了出去。

梅書記挺忙的,辦公桌上還有一堆需要他簽字的檔案。他打開鋼筆,一邊翻檔案,一邊問餘思雅和王書記:“小胡說清河鴨養殖場有新的計劃,牽涉麵比較廣,說來聽聽。”

餘思雅放下了茶杯,笑道:“梅書記,是這樣的,咱們養鴨場上個月在省城開了一家門市部,銷量大增,供不應求,目前因為貨不夠,已經實行每天限量供應了。為了保證供貨,所以我們準備進一步擴大規模,但我們養殖場的鴨子數量已經常年保持在一萬五千隻以上了,再增加數量,會對我們養殖場造成比較大的負擔。而且,也不能咱們一個公社發展,獨木不成林,光咱們公社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還不行,也得照顧附近的兄弟公社,所以我想了個新的辦法,在咱們辰山縣建立清河鴨養殖基地,這是我的計劃書,梅書記請過目。”

聽完這話,梅書記蓋上了鋼筆,點了點下顎:“拿過來。”

餘思雅雙手遞上計劃書。

梅書記冇急著看,反而笑看著餘思雅問道:“聽說你們養殖場前些日子出現了狀況,資金週轉不靈,現在問題都解決了?”

聞言,王書記麵色一變,兩隻手不自覺地抓緊杯子。

餘思雅仍舊微笑著說:“是的,我們在經營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我跟王書記都是新手,冇有經驗,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出了一些岔子,不過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欠工人的工資已經發了,其他三個養殖場的貨款也一並跟他們結算清楚了。聽說錢書記他們準備拿這些錢給村裏通電呢,前陣子好像還找王書記借人手,對吧,王書記?”

突然被點名的王書記連忙點頭:“對,確實有這個事。錢書記他們說想學學咱們公社去年的經驗,讓咱們借幾個有經驗的老同誌過去,我已經讓各大隊安排了。”

說完,王書記忍不住悄悄看了餘思雅一眼。他以前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就能做縣委一把手的秘書,學識能力已經遠超同齡人了,直到遇到了餘思雅,卻被連番毒打。

今天又長了見識,邀功都能邀得這麽不動聲色,學到了。

果然,梅書記聽了這個訊息很高興:“通電好,通了電,咱們老百姓就能用上電燈,不用點煤油燈了,這是好事。不過陽明公社他們去年修了路,在銀行借了貸款,還清了嗎?”

餘思雅不好意思地說:“這個就不清楚了,不過想來三位書記心裏也有數。而且年底他們還要賣一批鴨子,大概五千隻吧,得有一萬出頭的收入,這筆錢夠還去年的貸款了。”

聽到這話,梅書記陷入了思考,過了一會兒才感歎道:“看來開養殖場挺賺錢的嘛。”

餘思雅謙虛地表示:“還好,他們幾個養殖場成本比較低,主要是飼養員的工資和飼料錢。不像我們廠子,還養了兩百多號工人,壓力比較小。”

一個村辦企業,要養兩百多號工人,確實挺不容易的。梅書記放下了筆:“你們也確實不容易的,我看看計劃書吧。”

“好的,梅書記,這個計劃書是我寫的,缺乏經驗,寫得不大規範和周到的地方,還請梅書記指點。”餘思雅微笑著道。

梅書記頷首,冇多說,翻開了計劃書。

說是計劃書,其實就三頁紙,闡述了辰山縣養殖基地的構想,以清河鴨養殖場為中心,在全縣60多個公社推廣養殖業,清河鴨養殖場負責提供鴨苗和技術支援,並按市場價收購鴨子。

接著,計劃書還展示了前景,勾勒出一個產業集群效應和明年能給各大公社創造多少經濟效益,並展望了全縣通路通電的宏大願景。

說是願景其實也不大恰當,計劃書上,餘思雅規劃的是在80年實現村村通路通電的目標。而且還算出了開個五千隻規模的養殖場,公社一年大概有多少利潤,這些利潤能辦哪些事,同時鋪路通電會對全縣的水泥、紅磚、石子、電線以及建築業有多大的帶動效應,創造新的崗位等等。

這於其說是一份計劃書,不如說是一個產業規劃佈局書,就是簡短了點。習慣每次接到的報告都是五頁以上,幾十頁也不稀奇的梅書記合上了計劃書,還有點意猶未儘:“總共就三頁?”

餘思雅笑著說:“時間緊迫,我也冇經驗,所以弄得簡單了點。梅書記還有什麽想瞭解的?”

她可不耐煩做一大堆華而不實的報告,扯東扯西,浪費時間。

梅書記仔細一想,這報告雖然簡單,但該說的都說了,而且連修路通電所需的原材料也估算出了個大致的數字。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旁的不提,光是數據覈算就是一個大項目,而且還要統計全縣這麽多公社的數據,這可不是個輕鬆的事。

揚了揚計劃書,梅書記感興趣地問道:“這都是你一個人做的?”

餘思雅含笑道:“王書記和馮書記,不,應該是馮主任也給了我許多幫忙。我對全縣公社的情況不是特別瞭解,多虧了他們給我提供的資訊。”

王書記感激地看了餘思雅一眼,餘廠長可真是個好同誌,受表揚的時候還不忘帶上他。

即便如此,那計算也不是個不小的計算量了。梅書記琢磨了一會兒,將計劃書放到了桌上,然後對餘思雅說:“餘廠長,待會兒讓小胡帶你去檔案室借閱一些資料,你重新做一份更翔實的計劃書,回頭我跟縣裏麵的領導通個氣,咱們定個時間,召集各公社乾部開個會,再來商討這件事。”

餘思雅和王書記都一臉喜色:“謝謝梅書記!”

梅書記擺手:“都是為了工作,去吧。”

兩人起身跟梅書記道別,然後由小胡帶去檔案室查資料。

路上,小胡有意交好,高興地說:“恭喜王書記和餘廠長,你們的計劃非常好,要是能實施,那咱們全縣的工業都要上一個台階。”

雖然這會兒還是計劃經濟時代,但各個省市縣還是要比拚工業水平的,這也是地方官員的主要政績考覈之一。

餘思雅客客氣氣地說:“這多虧了領導們的中支援,咱們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嘛,為人民服務。”

聽到這話,小胡也笑了:“對,為人民服務。餘廠長,王書記,這兒就檔案室了,王書記應該比較瞭解檔案室,我還有工作,就不陪你們進去了。”

哪能讓梅書記麵前的紅人來陪他們啊。餘思雅笑道:“謝謝胡秘書,你去忙吧,咱們慢慢看。”

“成,要是有什麽問題去隔壁樓找我。”胡秘書在檔案管理員那裏說明瞭情況,讓餘思雅和王書記簽了名之後就離開了。

餘思雅和王書記一起進了檔案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