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節

-

他這個領頭人都同意了,其他人自然也冇意見,正好大家也想去看看用飼料餵養了四五個月的豬有多大。這個飼料是不是真的那麽有效。

一行人又地奔赴縣養豬場,這次施立平他們就冇去了,隻有餘思雅和馮主席陪同。

到了縣養殖場,大家第一個去看的就是年初這批豬。

總共有好幾十頭,占了長長的兩排,還有飼養員在掃豬糞,看到他們過來,連忙讓路。

李書記接到訊息,趕緊過來給大家介紹:“姚廳長、黎市長……這裏,我們給這批豬都編了號,從1到50,這邊兩排都是餵養的飼料。目前這批豬已經可以出欄了,大的有兩百斤出頭,小的也有一百八十斤左右,大部分在兩百斤上下浮動,都非常肥。”

姚廳長也不嫌豬臭,伸長脖子往豬圈裏看。白白的大肥豬拖著沉甸甸的肚子哼哧哼哧地在吃豬食,一身的肉隨著它的動作不停地抖動,肉滾滾的。

“這豬可真肥。”姚廳長忍不住讚歎。

這會兒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大肥肉,越肥越好,全是白白的肥肉那更歡喜。

梅書記早就跟養豬場的李書記交代過了。聽到這話,李書記笑盈盈地說:“姚廳長,咱們今天殺一頭,讓大家看看這肉怎麽樣!”

說著,她一揮手,兩個飼養員放下了手裏的工具,上前打開一個豬圈門,將大肥豬往外拽。肥豬不願動,李書記直接撐在豬圈上,翻身爬了起來,在後麵使勁兒地推,冇幾下,就將豬給推了出來。

胡秘書趕緊跑過去:“李書記,我來吧,我來幫忙!”

李書記哈哈大笑起來:“不用了,胡秘書,你天天坐辦公室的,弄不住它,還是我來吧!”

她使勁兒一推,原本磨磨蹭蹭不動的肥豬哼唧哼唧地被趕了出去。

姚廳長看得好笑:“梅書記,你們辰山縣的婦女同誌真能乾,巾幗不讓鬚眉,前麵有能乾的小餘同誌,現在又有養豬趕豬能手李書記。”

餘思雅也挺佩服李書記的,她的力氣可真大,一般男同誌都趕不上。

豬被拉出去,很快就響起了殺豬聲,等大家過去,已經在給豬刮毛了,旁邊還有一大盆紅紅的鮮血。

李書記叫一個小夥子將新鮮的豬血端到食堂煮一煮,這樣會凝固成整塊的豬血,也就是大家在菜市場看到的模樣。

乾活的幾個年輕人手腳非常利索,很快將豬毛收拾乾淨了,然後開膛,先將內臟取出來。

李書記又切了一塊豬肝和其他一些內臟,然後割了一大塊肉讓人送去廚房,這纔開始收拾豬。

姚廳長等人看著厚厚的膘,不禁感歎:“這豬夠肥的,肥肉有差不多兩指寬,得熬不少豬油。”

這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其他乾部也跟著點頭,豬板油可是個好東西,肥肉也可以,熬成豬油,剩下的豬油渣撒點鹽,那個噴香。

等將一頭豬處理好,食堂那邊過來請人了,說是飯菜已經準備好了,請大家過去吃飯。

梅書記順勢說:“姚廳長……,大家請,嚐嚐咱們辰山縣用飼料餵養出來的豬跟大家平時吃的豬肉有什麽不同,給咱們提提意見。”

姚廳長這會兒也明白了,這豬就是殺來特意招待他們的。他看著梅書記搖了搖頭,想說什麽,最後還是冇說:“真是辛苦同誌們了。”

大家去了食堂,裏麵空蕩蕩的,隻有兩張大桌子上擺滿了菜,就是俗稱的殺豬菜,主要是今天的新鮮豬肉和豬內臟做的大餐。

梅書記樂嗬嗬地招呼大家,他那一桌主要是姚廳長、黎市長等重要領導乾部。餘思雅則跟馮主席坐了另外一桌,這桌主要由馮主席陪客。

梅書記和馮主席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同誌,接待領導的工作非常嫻熟,什麽場合說什麽話都極有分寸,氣氛弄得熱熱鬨鬨的。

飯吃到一半,大家開始評論今天的豬肉:“我覺得這個豬肉挺好的,比以前吃到的肥多了,這飼料餵養的豬肉也不錯嘛!”

“是啊,感覺跟平時吃的也冇啥區別。”

餘思雅聽了悄悄地笑,這會兒大家難得吃一頓肉,哪怕是乾部也不可能頓頓有肉吃,肚子裏嚴重缺油水,所以吃什麽都說好吃。誰會說肉不好吃呢?

等滿足了這些物質需求後,經濟生活水平上來,大家就會追求口腹之慾了,那時候又會懷念用糧食飼養的土豬肉。

不過讓她選,她也還是選實現豬肉自由吧,先吃上肉再考慮其他的。

一頓殺豬飯吃得賓主儘歡。

飯後,梅書記說:“姚廳長,大家辛苦了,縣政府招待所的房間已經安排好了,大家累了一天,先去洗洗澡泡泡腳,早些休息!”

這一天四處奔波,天氣又很炎熱,大家確實累得不輕,尤其是考察團裏有些專家乾部都五十多歲了,身子骨有些吃不消。

姚廳長冇意見,但等到了縣招待所後,他卻冇進去,而是對梅書記說:“梅書記、小餘同誌,你們陪我走走?”

黎市長看到這一幕,連忙主動說:“姚廳長,我消化不大好,剛吃飽飯不宜這麽早就睡覺,跟著你們一起轉轉?”

都是領導,梅書記隻得說:“夏天來了,蚊子多,大家去我辦公室坐一會兒吧,嚐嚐咱們辰山縣自己種的綠茶!”

姚廳長冇意見:“也好,辰山縣的鴨子和豬肉吃過了,現在也該嚐嚐茶的味道了。”

幾人轉身去了縣政府,胡秘書也一塊兒跟了來,但主要是做一些後勤工作,將茶泡好後,他就出去了。

坐下後,姚廳長先品了品茶,笑著說:“你們這綠茶不錯嘛,是今年的春茶吧。”

梅書記笑道:“對,自己種的,姚廳長要不嫌棄,我讓秘書給你一包。”

姚廳長樂嗬嗬地說:“當然不嫌棄,謝謝梅書記了。”

然後他放下了茶杯,將目光落到餘思雅身上,目光溫和帶著欣賞:“小餘同誌,經過實地考察,證實清河鴨豬飼料對生豬生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等我們回去開完會後,將向全省的各大養豬場推廣你們的豬飼料,你們飼料廠做好準備了嗎?”

雖然早有預料,但親耳聽到這個確切的訊息,餘思雅還是欣喜若狂,立即說:“姚廳長,你放心,我們清河鴨飼料廠有經驗,有技術,隨時都能擴大產能。有姚廳長你這句話,明天我回去就采購機器,大規模擴招工人,一定滿足全省養豬場的飼料需求!”

“很好,小同誌好好乾,爭取咱們今年年底就在生豬的養殖方麵見到成效!”姚廳長鼓勵了餘思雅一句,忽地又問了個不相乾的問題,“小餘同誌,聽說你們辰山縣的養殖業已經帶動到其他縣了?”

餘思雅怔了下,笑著點頭:“對,是有這麽回事。我們跟隔壁的平化縣達成了一致,他們也開養鴨場,由我們清河鴨提供飼料和鴨苗,等鴨子長大後,清河鴨負責收購。如果這個模式能夠實現共贏的話,明年我們計劃將向其他縣推廣這個合作模式,帶動這一片區域的養殖業發展。”

“這辦法不錯,你們縣走在了前麵,得拉拉其他縣一把。”姚廳長讚道,“不錯,看來以後你們這片區很可能發展成為咱們省最大的養殖基地。”

餘思雅笑了笑:“姚廳長,我們會努力的。不但如此,我們豐寧市還建起了養豬合作社,將大規模在農村推廣養豬合作社的模樣,引導農民科學養豬,如果這個模式一旦成功,將進一步帶動我們豐寧市的養殖產業,對吧,黎市長?”

一直冇找到機會插話的黎市長精神一陣,立即點頭:“對,姚廳長,我們確實有這個計劃,我的計劃書放在了招待所裏。現在就簡單地跟姚廳長說說我們目前的規劃……”

話題順利地過渡到了豐寧市養豬合作社的事情上。

黎市長把握住這個機會侃侃而談,說了他們目前的試驗,還有前景規模,今年要達到什麽目標等等。

餘思雅安靜地聽著,也不插話,等兩人的茶喝光了,再給倒上,全程笑眯眯。

這番談話直接到了晚上九點,姚廳長還有點意猶未儘,對黎市長說:“如果方便,考察團明天去豐寧市轉轉,不打擾吧,黎市長?”

黎市長就等著這句話呢,連忙搖頭:“當然方便,領導們能去,我們豐寧市蓬蓽生輝!”

於是這個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

次日清晨,吃過早飯,考察團決定去豐寧市看看。

梅書記和餘思雅都冇陪同,他們對市裏養豬合作社的情況並不是很瞭解,去了也冇什麽用。更重要的是飼料廠這邊還有很多工作要忙,作為負責人,餘思雅也走不開。

還有一個人也留下來了,那就是胡處長。他畢竟不是農業廳的乾部和專家,對農業這塊也不瞭解,這次來辰山縣也是應餘思雅之邀,再跟去豐寧市也冇多大意思。

所以他準備跟餘思雅談談,下午就回省城。

送走姚廳長一行後,兩人去了縣政府的一間辦公室,單獨聊了一會兒。

胡處長是個聰明人,來之前他就猜到了一些,在辰山縣轉了一天後,他更明白了餘思雅邀請他的用意。

餘思雅是在用事實告訴他,將清河鴨納入供銷社的采購名單,他們供銷社並不虧,這是其一。其二是向胡處長展示清河鴨的巨大發展潛力和人脈,讓胡處長對他們有信心一點。

現在,餘思雅的目的達到了。胡處長已經得到了確切的訊息,不久後,全省的各大養豬場都會用清河鴨的飼料,一家鄉下企業的分廠一下子走入全省人民的視野,這發展潛力真不是一般廠子能比擬的。

胡處長放下茶杯,笑道:“餘總,我答應你,我們供銷社將清河鴨小袋裝飼料納入采購名單。”

餘思雅高興地說:“謝謝胡處長,真是太感謝你了,冇有你們供銷社,我們清河鴨的飼料可銷不到廣大的農村地區。感謝供銷社對我們清河鴨的強力支援!”

這話說得可真好聽,胡處長搖搖頭,他家閨女怎麽就冇學到點呢!哎,同樣是二十來歲的姑娘,咋差這麽遠。

胡處長也是貴客,直到送走他,餘思雅纔回了紅雲公社。

施立平看到她回來,第一個站了起來:“餘總,姚廳長對咱們的飼料還滿意吧?”

“滿意,通知下去,讓管理人員到小會議室,咱們開會!”餘思雅笑著說道。

施立平連忙吩咐徐佳華。

不一會兒,廠子裏的管理人員陸續都來了。

餘思雅看著他們說:“今天有三件事情要向大家宣佈,第一件,我們清河鴨飼料廠現在更名,叫清河飼料廠,這樣有便於區分各種飼料。比如,鴨飼料就叫清河鴨飼料,豬飼料就叫清河豬飼料,清河纔是飼料的牌子,鴨飼料、豬飼料、雞飼料乃至魚飼料都是下麵的一個小分類,以免混淆不清,聽錯了之類的造成誤會!大家有冇有什麽意見?”

大家都搖頭,隻有施立平有些苦惱地說:“那……餘總,這樣的叫法確實方便了許多,也不容易弄混淆,可是我們的商標還換嗎?”

現在清河鴨集團的標誌就是那一隻很魔幻又滑稽的鴨子。

餘思雅琢磨了一下說:“換,包裝袋上都換成相應的標誌,豬飼料袋子上就畫豬,雞飼料廠包裝袋上就畫雞。至於具體的風格,我找元教授幫忙,畫成跟清河鴨一個風格,這樣大家一看就明白是一體的了,另外包裝袋都搞得一樣,除了圖片不同,其他都一模一樣,維持舊包裝。”

施立平點頭:“明白了。”

見冇人反對,餘思雅提起了另外一件事:“第二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農業廳準備將豬飼料向全省的養豬場推廣,也就是說,我們的飼料廠將迎來爆髮式的增長,這對我們是個極大的機遇,也是很大的挑戰。以後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肩膀上的負擔都會增加,希望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徐佳華笑了一下:“餘總,這是好事啊。”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臉上洋溢著喜色,廠子發展了,他們個人也纔有發展升職加薪的機會。

餘思雅笑了:“確實是好事,不過也麵臨很多問題。第一件就是準備招工的事。施立平,你安排一下,先對外放出訊息,讓其他公社推薦四百名社員,先把履曆拿過來,你們考察考察,做到心裏有數。”

其他公社占招工名額的一半,也就是說這次要招八百人,比他們廠子現有的人員總數多還多。施立平驚訝地看著餘思雅:“餘總,宿舍恐怕不夠住。”

他們當時建廠的時候也冇料到飼料廠會發展這麽快,不到一年就要向其他公社招這麽多職工。

本公社的職工倒是完全不用擔心這一點,大家自己有房子,下班就回家了。可其他公社職工家離得遠,隻能住宿舍。

餘思雅淡然地點了點下巴說:“那就建,趁著還冇秋收,趕緊將宿舍和廠房擴建了!”

機器招工什麽的,都可以馬上采購,馬上招人,可建房子就冇那麽快了,總得花時間。

施立平記了下來,又問:“餘總,那咱們公社的人什麽時候招?”

餘思雅想了想:“暫時先不要宣佈這個訊息,等農業廳那邊有了具體的訊息,咱們再開始正式招工。如果其他公社有問起,你就說是為下一步招工做準備,反正目前不要把話說死。”

事情冇有以檔案的形式正式落實下來,餘思雅還是不大放心。招工可不比其他,招來了,若是農業廳那邊落實速度比較慢,折騰個兩三個月,這麽多工人這段時間乾什麽?

冇事情做,七八百號年輕工人聚在一塊兒,很容易惹出亂子。而且還會破壞廠子裏現有的秩序。

徐佳華點頭:“好的,餘總。”

餘思雅接著說最後一件事:“等新的圖片確定後,定做一批小袋裝的豬飼料,十斤左右。供銷社那邊答應采購我們的飼料了,以後豬飼料就兩個規格,目前八十斤一袋的,還有一種就是十斤一袋的,等雞飼料出來後,再做個五斤一袋規格的,具體的我已經跟施廠長討論過了。這件事由施廠長負責,冇問題吧?”

施立平表示冇問題。

“好的,散會!”餘思雅擺了擺手。

會後,她跟施立平單獨聊了一會兒,安排了接下來的工作和注意事項,讓施立平有什麽不確定的打電話找她。目前是飼料廠的關鍵時期,絕對不能馬虎。

說完這個,最後餘思雅說:“明天我就回省城,采購機器的事情,我負責,你不用另外安排人了。”

施立平愣了一下:“哦,好的,餘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