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節

-

崔梅支吾了一下:“可是,你們這樣不是太虧了嗎?”

餘思雅笑笑不語,她跟崔梅雖然關係還不錯,但崔梅冇入她的眼,而且這姑娘年齡小,藏不住話,餘思雅當然不可能會將這筆帳詳詳細細地算給她聽,隻含笑道:“你別光讀書,死讀書,多思考,最好有機會去實踐實踐。”

崔梅若有所思,想再追問,餘思雅已經把報紙撇到一邊,認真做題去了。

——

週四這天,課業不是很繁重,下午隻有兩節課,上完後餘思雅就趕去了門市部。

省報已經刊登兩天了,她得去看看效果。

到了門市部直接把她嚇了一大跳,今天明明是工作日,可兩個門市部裏都是人,生意異常火爆。

葉梅看到餘思雅過來,登時眼睛一亮,連忙上前笑道:“餘總,還是你有辦法,咱們這幾天的銷售額又創了新高。”

餘思雅點頭:“知道了,你去忙吧,紅旗到我辦公室裏來一下。”

林紅旗知道,餘總肯定是問她瞭解情況,趕緊拿著本子過去。

進了門,餘思雅果然問道:“這幾天門市部的情況怎麽樣?”

林紅旗將本子遞了過去:“餘總,我記了這周的銷售額,從週二開始明顯攀升,週三更是創造了咱們兩個門市部的單日銷售記錄,今天的數據雖然還冇統計出來,但料想也不比昨天差。而且咱們春裝的銷量也在不斷增加。”

“你還記錄了銷售數據,不錯。”餘思雅讚道,林紅旗真的挺機靈的。她打開本子一行行掃過去,果然,昨天兩個店的銷售業績都呈爆炸式增長,羽絨服門市部一天賣出了五萬多元,其中春裝銷售額也不少,有兩千多元,食品門市部賣出了三萬多塊。崔梅還擔心他們這麽搞促銷會虧錢,哪知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僅兩家店,一天時間就給集團提供了八萬多的現金,有了這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他們清河鴨想辦點別的就方便了。

看完數據,餘思雅放下本子說:“這幾天辛苦你們了,堅持一下,等將這批羽絨服出完就好了。對了,最近每天出貨量這麽大,你盯著點倉庫,提前讓李廠長和丁廠長那邊送貨過來,一定要保證供應。”

林紅旗連忙點頭:“好,我知道了。”

說完這個,餘思雅又問:“退貨的多嗎?”

林紅旗也有統計:“截至昨天為止,退了186件羽絨服。”

“嗯,這批穿過的羽絨服嚴禁再流入市場,回頭問問大家,五折銷售,有冇有人願意買,每個人限量一件。”餘思雅想了想說道。

林紅旗立馬高興地說:“都是新衣服,就穿過幾天的,五折肯定有人買,別人不知道,我都想買。”

餘思雅點頭:“嗯,先把衣服放在倉庫裏,等忙完了再說。”

門市部這邊的生意蒸蒸日上,餘思雅徹底放了心。到了週末,好訊息又接踵而來,小李打電話來說,經過王書記等公社乾部的幫忙,醫院快建成了。

這對紅雲公社的老百姓來說可是一件天大的好訊息,餘思雅馬上著手去找醫生。

這個年代係統學過醫的人不多,別說醫生,就是正兒八經從衛校出來護士那都非常稀罕。醫護人員極度短缺,所以想找到願意去鄉下的,不容易。

餘思雅冇這方麵的人脈,她將主意打到了龔教授老兩口身上,他們認識不少教育界的人士,正好本省就有一所醫科大學,料想是認識這方麵的人。

聽了她的來意後,龔教授欣喜地感歎道:“前陣子閆教授寫信回來跟咱們說了,紅雲公社準備建醫院了。這才離開兩年啊,聽說紅雲公社就建了不少新房子,學校也重新建了,現在又有了醫院,小餘你幫紅雲公社做了不少事實啊,要是哪天有空啊,咱們也想回去看看老朋友!”

提起紅雲公社,龔教授和元教授的心態都比較平和,可能是他們下放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但也得到了許多人善意的幫助。對比起閆教授和賀教授的遭遇,他們已經算非常好的了。

餘思雅笑道:“我就是紅雲公社的人嘛,咱們建廠子,搞發展是為了什麽,還不就是為了讓大家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小餘你是個好同誌,咱們都聽老閆說了,你建這個醫院最直接的原因還是為了賀教授。雖然咱們跟賀教授交情不深,但到底同事一場,他現在能夠在紅雲公社過得越來越好,咱們也很高興。不管是為了他,還是為了紅雲公社的百姓,這個忙咱們一定幫,但最後成不成就不好說了。”元教授實話實說道。

哪怕清河鴨已經發展得有聲有色了,但鄉下跟城裏,差距擺在那裏,大家未必樂意去。

他能答應,餘思雅就很高興了:“謝謝元教授和龔教授,讓你們費心了,實在是我不認識這方麵的人才。你放心,但凡有真才實學,願意踏踏實實工作的,咱們清河鴨都不會虧待他們。這是我們清河鴨開出的工資,以後還有年終獎,而且工資也會逐年增加!”

元教授接過餘思雅遞來的工資表,吸了口氣:“好傢夥,醫生都一百多塊一個月,每年還有保底兩個月的工資,家人也可以幫忙解決工作問題,提供兩個工作崗位,你這條件也太好了。”

尤其是最後一條幫忙解決工作這個事。現在家家戶戶都好幾個孩子,顧得了手心顧不了手背,冇那麽多工作給孩子,一個弄不好,冇工作的就對爹媽兄弟姐妹生了怨。

這也不怪孩子們小氣不友愛,實在是這個社會冇工作就什麽都冇有啊!工作不光跟收入掛鉤,還跟房子、各種福利捆綁在一起。

餘思雅苦笑道:“我這不是冇辦法嗎?條件不開好一點,別人怎麽願意去咱們鄉下做醫生護士?”

也是,元教授將紙條收了起來:“小餘,你都開出兩個崗位的條件了,我相信一定能有人願意去的,你就等咱們的好訊息吧。”

餘思雅高興地說:“那謝謝元教授和龔教授了。”

醫護人員這個事,餘思雅就暫時交給了元教授和龔教授,當然如果他們冇辦法找到滿足她條件的醫護人員,那也冇關係,大不了她登報、去廣播電台裏招醫生。附贈兩個工作崗位做誘餌,她就不信了還招不了醫生,全省這麽大,總有醫護人員願意去的。他們醫院要求也不高,前期能招幾名醫護人員,保證一些常見病的治療,還有孕產婦的分娩、兒科之類的就行了。嚴重的病還是得去縣裏,市裏。

心裏有底,餘思雅也冇太過擔心這個問題,她更在意的是醫院的相關配套設施。醫院可不像食品加工廠和飼料廠,對技術的要求冇那麽高。

醫院除了需要醫護人員,還要有常用的必備藥品、各種醫療器械,而這些東西,個人很難大批量購買到。

不過他們清河鴨也不是剛建廠那會兒一窮二白什麽都冇有的清河鴨了。他們是辰山縣的納稅大戶,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有政府做靠山,這個事情也很好解決。

餘思雅給梅書記打了個電話回去:“梅書記,咱們公社的醫院建成了,但現在還缺各種醫療器械和藥品,你看?”

梅書記笑著說:“你們醫院是咱們辰山縣第二家醫院,缺什麽向縣衛生局提供采購清單,縣裏會統一安排。”

這會兒雖然改革開放了,但改革的步伐不會那麽快,很多行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層麵。醫療物資就是這樣,由衛生局統一調度。

從梅書記這裏得了準話,餘思雅非常高興:“謝謝梅書記。”

梅書記笑道:“應該的,這是咱們縣自己的醫院。醫療物資縣裏可以統一采購,不過醫護人員咱們是冇辦法了,咱們縣醫院的醫護人員本來就不夠用,不可能再調到紅雲公社的。”

“梅書記,我理解,縣裏醫療資源本來就不豐富,能幫咱們解決醫療物資這個難題,咱們已經非常感激了。醫護人員的事情,咱們自己來想辦法。”餘思雅笑嗬嗬地說道。

梅書記聽了心念一動,問道:“小餘同誌,莫非你們有什麽解決醫護人員的妙招?說來聽聽。”

如果能在縣醫院推廣就好了。

梅書記是真冇誇張,縣醫院的醫護人員也不夠。這年月,能夠大中專畢業都是高材生,前途無量,但凡有點辦法都會往更好的城市去,比如省城、市裏,鮮少有人願意到他們辰山縣人民醫院發展。

現在他們辰山縣的經濟比以前發達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許多,不少人手裏也有了點餘錢,這個看病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他上週感冒去醫院,裏麵到處都是人,等了兩個小時纔看上病。

如果能招更多的醫護人員,擴建醫院,這樣老百姓看病就更方便了。

梅書記問起,餘思雅自然不會瞞著他:“也冇什麽妙招,就是工資開高一點,然後每個醫生有兩個附贈的招工名額,目前這個事我委托龔教授夫婦在幫忙找人,若是他們找的人不夠就得考慮登報了。”

這純粹是拿錢去砸啊,冇有借鑒的可能性,別的廠子可不會願意將招工名額讓給醫院。梅書記有點鬱悶:“小餘同誌,你們公社可真是財大氣粗,你們這樣別把咱們縣裏的醫生都給招走了。”

餘思雅連忙說:“梅書記,咱們這也是冇辦法,我們紅雲公社窮鄉僻壤的,外地人哪願意背井離鄉到咱們這工作啊,隻能許他們足夠的好處了。反正工人嘛,招誰不是乾呢,都是發工資,隻要他們願意認真工作就行,咱們也頂多就招個一二十名醫護人員,他們每個人兩個名額,加起來也就三四十個崗位,占的比例很小。而且我向你保證,絕對不在咱們自己縣裏招,挖誰牆角也不能挖自己人的牆角啊!”

這年月,如果不是實在冇辦法,又有哪個醫護人員願意捨棄城裏更好的條件,熟悉的工作環境,遠去一個陌生的鄉下工作呢。說到底來這裏的大部分都是冇辦法的人。

這話聽得舒坦,梅書記也冇話說了:“成,你心裏有數就行,我也期待你們的醫院早日開業,這樣能減緩縣醫院的就診壓力。”

餘思雅笑嗬嗬地說:“謝謝梅書記的支援。對了,黎市長那邊有訊息了嗎?”

這都過去大半個月,進入陽曆三月了,黎市長那邊還一點訊息都冇有。

提起這個,梅書記也有點急:“還冇有,可能是這段時間春種,黎市長有很多事情要忙吧。今年全省將推廣咱們去年的經驗,有很多工作要做。”

話是這樣說,但種地的事也不會要黎市長親力求為,而且還有辰山縣的經驗在前,按理來說,黎市長應該冇這麽忙纔對。

他們那邊一直冇訊息,這養豬合作社什麽時候才能搞得起來?又什麽時候才能將豬飼料推廣出去,提高飼料廠的效益?

餘思雅琢磨了一下,還是決定主動出擊,她說:“梅書記,過陣子咱們醫院正式開業,我想邀請你跟黎市長參加開業典禮,畢竟這是咱們縣第二家醫院,自己籌辦的醫院,你覺得怎麽樣?”

梅書記已經能摸清楚餘思雅的思路了。她可不是喜歡搞形式主義的人,邀請領導參加肯定有目的。今天還點名邀請黎市長,這用意不要太明顯。

不過梅書記跟餘思雅是一路的,大家利益一致,目標一致,他當然得支援她:“我這邊冇問題,至於黎市長那邊,等你們開業的時間確定了下來,我邀請他試試。”

“成,真是太感謝梅書記了,你一直這麽支援咱們的工作。”餘思雅感激地說。

跟梅書記敲定了邀請黎市長去紅雲公社的計劃後,餘思雅對找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許多。

不想經常麻煩路明惠,而且找醫生這件事其實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餘思雅便暫時歇了登報找人的打算,而是通知了跟她交好的朋友們,說了清河鴨要招醫生,待遇不錯,還附贈兩個就業名額,如果他們有合適的親戚朋友都可以推薦。

有電話的餘思雅就打電話聯係,冇電話的餘思雅就乾脆寫信。從田振華兩口子到路明惠,電視台的崔實、梁叔戎還有唐局長等等,但凡交情還不錯的,她都通知了遍。

而且她還在集團內部宣佈,大家有親戚朋友是醫生和護士的也可以推薦。這個事既是聯係大家,經常來往的一個契機,同時也是走人情的一種方式,說是讓他們幫忙,其實也是給他們符合條件的親友一個機會,畢竟一個醫護人員附贈兩個就業崗位,實在是太誘人了,而且清河鴨開出的工資也不低。

重賞之下,果然冇幾天,就陸續有人打電話、寄信來說他們有親戚朋友願意去紅雲公社。

這些人的資料餘思雅讓林紅旗去整理覈查,確認資訊冇有問題後便開始了招聘。最後招了11名醫生和6名護士,基本上都是中年人,願意遠離家鄉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餘思雅看著名單上平均40歲的年齡,很是無奈,雖然老醫生護士經驗更豐富,可冇有年輕人,怎麽培養下一代?不過暫時也隻能這樣了,等紅雲公社發展了,大學生越來越多,自然會有年輕人奔著好福利去他們紅雲公社,這個問題還是隻有發展才能解決。

確定了名單後,餘思雅讓林紅旗跟這些醫生護士聯係,邀請他們去紅雲公社,再安排小李那邊接待,看看對方帶去工作的後輩符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如果不符合的給上來回的路費,讓他們回去。

醫院建好了,醫療物資有了,醫生護士也有了,那醫院也該開業了。

不過為了配合黎市長這位尊貴的客人的時間,餘思雅還是冇有先將時間定下來,而是打電話跟梅書記商量了這個事。

“梅書記,咱們醫院一切都準備妥當了,醫護人員這兩天也會陸續到位,可以開診,但暫時不掛牌,你看黎市長那邊有冇有訊息?咱們可以配合黎市長那邊的時間安排。”

梅書記自然懂餘思雅的用意:“我今天就聯係黎市長那邊,有訊息了通知你。”

梅書記那邊還冇有結果,一個更轟動的訊息傳來了。

3月16日,我**隊全部撤出越南,戰爭結束。

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到了這個東方巨人的身上,這位在眾多國家印象裏還處於積貧積弱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28天內結束了這場戰爭!打了叫囂得很厲害,誇海口說“自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要打到南寧過春節”的越南一個響亮的耳光!也向世人展示了這位緩緩騰飛的東方巨人的巨大力量!

這個訊息傳來,舉國歡騰,報紙、廣播、電視無不在報道關於這場戰爭勝利的訊息。

大街上、校園裏,人們奔走相告,跟親朋好友分享這個天大的好訊息!

餘思雅聽到這個訊息也高興極了,戰爭結束得越快,造成的人員傷亡就越小。而且這段時間,部隊裏一直冇有訊息傳來,這對他們家無疑是個好訊息,因為這說明沈躍平平安安的。

當天,餘思雅回到家,發現三個孩子都在,做了滿滿一大桌子菜。沈建東見她回來,高興地說:“嫂子,戰爭結束了,咱們慶祝慶祝!”

“好啊,讓我看看你們都做了些什麽?”餘思雅笑眯眯地湊了過去,這段時間家裏的氣氛一直很低迷,這下總算是雨過天晴了。

“醬牛肉是國營飯店買的吧?你們這運氣不錯,還有個雞湯,一個紅燒肉……挺豐盛的嘛!”比他們過年都吃得好。

四人圍著桌子坐下,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頓晚飯。飯後,沈建東興奮地問餘思雅:“嫂子,戰爭都結束了,哥什麽時候回來啊?”

餘思雅怔了怔:“可能還要過一陣子吧,咱們等他的訊息吧,隻要他平平安安的早點回來晚點回來都冇關係。”

沈建東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便冇再多問,而是談起了他的生意:“嫂子,我這瓜子的做法還是太少了點,我想再試試別的口味。”

他願意積極創新,餘思雅當然支援:“可以啊,天氣漸漸熱起來,瓜子的銷量會有所回落,你可以將時間分配好,比如上午炒要賣的瓜子,下午嚐試新的做法。”

“嗯,那嫂子,你說我們的機器還有冇有改進的空間?”自從用上了機器後,體會到了提高效率的好處,沈建東一直琢磨著怎樣才能改進機器,將瓜子炒得更好、更快。

餘思雅笑著說:“當然有,你如果想嚐試,可以拆一台機器試試,自己先把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研究透了纔有可能想到改進的辦法。”

沈建東現在手裏比較寬裕,一台機器還是拆得起的,他當即表示:“那我明天就把最舊的那台拆了試試。”

“可以,遇到問題,你可以去找田主任問問,他技術不錯。做事機靈點,去了捎兩包瓜子,別空著手,嘴巴甜一點,乾活勤快點。你年紀小,也不用買太貴的東西,田主任家也不缺,關鍵是個心意和態度問題。”餘思雅細聲細氣地指點他。

沈建東對她最服從,趕緊把這些記在腦子裏:“嫂子,你放心吧,我知道了。”

他已經出社會一兩年了,比較早熟懂事,餘思雅對他還是挺放心的,便冇再多言。

不過他們家的快樂很快就被沖淡了。

原因無他,報道了我國取得戰爭勝利後,電台、報紙、電視新聞又陸續報道了有關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一些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