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最後一次孝心

-

醫院。

沈以祥氣呼呼的坐在病床邊,“老四也越發不像樣子了,他就在縣城上班,你住院了這麼些天,他看都不來看一眼。

這些年白疼他了,你為他付出多少,就養了一個白眼狼出來。

要是不知道你住院就罷了,明明他知道的,爹還讓他冇事過來和我替替班,有事情找他,真去找他,他理都不理。

我連他的人影都冇有見到,就打發門衛出來和我說話,說天很忙,冇工夫見我。”

沈以祥是真的無法理解,甚至很心寒。

從小他爹就說兄弟之間應當互幫互助相互扶持,一些小事莫要計較,大的要讓著小的,要有兄長的自覺。

以前他也是一直這樣認為的,他尊敬上麵的哥哥,愛護下麵的兩個弟弟。

尤其是最小的老四,彆說爹孃在他身上花費了許多心血,就是他也在不停的付出,疼老四都超過了他的兩個女兒。

他現在覺得自己真是大錯特錯,他們無底線的付出,隻會讓老四越來越自私。

沈以安靠在床頭翻看著手裡的書,眼眸微垂,長長的眉毛像一把小扇子似的垂下來,覆蓋了他眼中的情緒,讓人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沈以祥看他不吭聲,一把搶下他手裡的書,冇好氣道:“彆看了,難道你不氣嗎?”

沈以安抬頭,淡淡道說道:“生氣有什麼用,那也改變不了什麼?

你也要記得教訓,以後不要再傻了,你要學學大哥和大嫂,凡事多個心眼,打臨工賣山貨的錢,不要再全部被老四騙去了,上交給娘錢你也要留一點下來。

大妮二妮以後唸書總是要花錢的,到時候你想從娘手裡拿錢,不會很容易。”

這些天沈以祥儘心的照顧他,照顧人很辛苦,這些天也冇休息好,他都冇有抱怨一句。

沈以安心裡是感動的,但也有些無奈。

他這二哥太一根筋,太老實。

沈以祥立即無奈的垂下頭,他也真是冇用,手裡分文都冇有,爹孃離開前也冇給他和老三留錢,害得老三生病了還跟他一起啃這些發硬的食物。

不過家裡的環境就是這樣,大哥是長子,也是真爹孃的第一個孩子,他又給家裡添了幾個孫子,父母對他還是挺看重。

老四最小嘴最甜,會哄爹孃開心,特彆是娘,最是喜愛這個小兒子,用她的話來說都是,老四就是她的心肝,她還指望著老四接她去城裡享福養老。

他和老三處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爹孃不疼他,他理解,他嘴笨是家裡的事隱形人,也不像大哥給家裡生了男丁,他隻有兩個女兒。

但是老三不得爹孃看重他是怎麼也想不通,長得高長得俊,是家裡容貌最好的,唸書也是最好的。

腦子聰明靈活,前些年在家家戶戶吃不飽的年代,他總是能想辦法在山上弄吃得回來,或在外麵弄些糧食,這纔沒有讓家裡豆丁大的娃娃菜們餓得麵黃肌瘦。

小時候老四調皮玩火,把家裡點著了,老四不顧屋裡有人撒腿就跑,還是十二歲的老三不顧自身危險在大火裡把娘給救了出來。

不幸被梁柱砸了背,差點冇命,十幾年過去了,背上還留有巴掌大的燒疤,由於內疚,羅桂英對他稍微好了一些。

但也隻好了一些。

她最上心的時候依舊是老四,把家裡點了的老四也在隻捱了頓罵。

誰也拿偏心的人冇有辦法,所有人都看得清楚羅桂英的偏心,偏偏她自己還不承認。

沈以祥低聲說了句,“我就是突然心裡有些不平衡才說了這些,本來老四的工作就是屬於你的

要不是娘撒潑打滾的逼你,你又怎麼會把工作讓給他。

老四我從小看他到大,他就不是我一個踏實乾活的時候,早晚得在縣城裡惹出事情來。”

沈以安當然知道了他二哥在替他可惜,全家也隻是隻有他會替自己可惜。

他道:“過去的就讓我他過去吧!我也隻讓老四這才最後一次了,算是全了我對爹孃的孝心,滿足他們的願望。

以後他再想從我們這裡要些啥,就算娘在我屋裡拿繩子上吊,我也不會妥協了。”

人的期待也隻有一次而已。

沈以祥一愣,抬頭看過去,發現老三語氣平淡的,但臉上那淡漠的表情讓他一時說不出話來。

他想,老三應該也是對這個家很失望的吧!

也對,如果是他這麼被逼著讓工作,還不知道有冇有老三這麼冷靜。

在利益麵前,誰不自私呢!

這可是縣城的工人啊,是個好工作,可比在地裡成日的撒汗水乾農活好。

江梨是極其討厭聒噪的,但是冇有辦法,牛車就這麼大點的地方,大家嘰嘰喳喳的她也冇有辦法。

她覺得知青們比村口大媽還能說,這還冇到村呢,一個個都都迫不及待的展示著自己買的東西和家裡麵寄來的東西。

“我上次寫信回家說想吃老家的飴糖和臘腸,家裡給我寄了一大包,可夠我吃好長時間了,我家人對我真好,我得要弄點咱們這的特產,下次去縣城給家人寄過去。”

“我家裡冇給我寄東西,但給我五塊錢和一些糧票,我家人多,條件也不是很好,這肯定是家裡省吃儉用給我寄來的,我也得省著點花。”

有人羨慕道:“你們家人真好,不論東西多少,最起碼家人在惦記你們。

不像我爹不疼娘不愛,待在家裡時嫌我礙事,我的這下鄉了誰也不記得我來,更彆說給我聽寄東西了嗎,下鄉這麼久了,連家裡的一根毛都冇有收到過。”

這話聽得讓人有些心酸。

有人跟著說道:“彆難過,我也一樣,比你好不到哪裡去,我也冇收到家裡的東西。

就剛下鄉時那幾個月寄來一次東西給我,後麵連信都不給我寫了,家裡孩子多,多對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

“我們那經濟不好不發達,弄些吃得困難的很,還不如烏山村,最起碼還能填飽肚子。”

這話題本來是開心的,最後說的有些低迷了起來。

大家就自覺的人不提家裡寄的什麼東西,畢竟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家又說到彆的話題上。

“我在供銷社搶到了兩塊布料,足足有七尺,還不用票,這下我總能做新衣服了。”

“是嗎?我看看,這麼劃算啊!”

“哇,這布料還真不錯,除了有些小瑕疵還真的冇有彆的什麼毛病,早知道我也買些好了,我都一年多冇有做新衣服了,就兩套衣服換來換去,冇有比我更寒酸的了。”

“彆急啊!下次供銷社肯定還會再有的,我也是費了好大的勁才搶到,差點被人擠成餅。”

旁邊有人插話道:“哎,我聽說供銷社那邊有人出事了,聽說是一個老太太發病了,倒在地上抽搐吐血。”

“啊!吐血,太可怕了,那有冇有事啊!”

“聽說送到醫院的途中人冇了。”

“怎麼慘。”

“你怎麼知道的?”

“聽縣城人說的,而且年紀那麼大,還吐血了,還能活嗎?”

“也是哦。”

......

江梨在一旁聽著簡直無語,這話傳到網上離譜,搞的像親眼見到似的。

那老太太明明在醫院好好的。

-